查看原文
其他

浙大红色基因库 | 钱三强:“从牛到爱”的中国原子弹之父

学党史的 浙大微学工 2022-05-15




身出书香门第,心系动荡山河

还乡志士,力建家国于百废待兴之时

抛繁华,历沧桑

埋头“两弹”事业,无愧中华傲骨

蛰伏春秋八载,实乃民族脊梁

神州大地响彻,功名黄沙深藏



人物名片

01


钱三强(1913-1992),原名钱秉穹。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钱三强回国投身祖国建设事业,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至1982年间,钱三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他一生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曾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人物生平

 02 

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

1937年:远赴法国,于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

1946年:和同行合作,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1948年:回到中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参加了原子反应堆建设,并推荐了包括邓稼先在内的一批优秀核武器研制人才。

1964年:参与研制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组织领导研制的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9年:兼任浙江大学校长,率领浙大迅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和科研上,为浙大人才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做出卓越的贡献。

1992年:因病逝世,享年79岁。


红色箴言

03

“作为一个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此时此刻心里很清楚这对于中国的原子核科学事业,以至于中国历史,将意味着什么。前面有道道难关,而只要有一道攻克不下,千军万马都会搁浅。”


1959年,中苏关系紧张,苏联专家撤走,党中央迅速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搞出原子弹。”钱三强和无数前赴后继的中国科学家们呕心沥血,不辱使命,为祖国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动了神州大地,也震撼了整个世界。钱三强一腔热血投身祖国科学事业,满怀热忱投入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国原子弹科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红色故事

04

勤奋的天才学者:

离乡求学,成就突破性核成果

1936年,二十三岁的钱三强告别清华园,来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从事分子光谱方面的研究。在所长严济慈的鼓励下,本着对科研的热情和天赋,钱三强加入了当时最先进最重要的原子核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居里实验室。


钱三强在居里实验室度过了11年科研生涯。最开始的两年里,钱三强一边跟着约里奥先生做博士论文实验设备的准备工作,一边跟着实验室的郭黛勒夫人制备放射源。作为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支持的公费留学生,钱三强深知自己肩负重任,只要实验室里有什么需要帮助,他都会参与效力。“我回国后只有我自己一个人,什么都得会干才行。例如放射源的提取,我自己不做,又有谁能给我提取呢?所以样样都得学会才行。”


1940年,钱三强取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尽管实验室内的科研氛围融洽祥和,实验室外的动荡局势却让钱三强忧心忡忡,日益思念祖国。他听闻法国南方还有船开往中国,便在1941年底从“自由区”巴黎来到被德国据为己有的“占领区”里昂,结果不仅没盼到回国的可能,也没办法再回到处于“自由区”的巴黎。于是,钱三强在里昂大学物理系研究所做起了临时工作,所幸在导师的帮助下,他在1943年取得了回巴黎的签证,在居里实验室继续他的科研工作。


十余年的科研经历让他从一个懵懂的留学青年蜕变成为成熟而独立的科研工作者。1946年,钱三强与夫人何泽慧在铀核三裂变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被导师向世界科学界推荐,西方报刊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


1948年春,钱三强(右)回国前夕在巴黎与约里奥·居里夫妇合影


核实验室的建设者:

与党并肩,建设中国核事业

尽管在法国积累了很高的声望,生活条件也较优越,钱三强回国的念头从未有变。1948年6月10日,钱三强偕夫人和长女,经过一个多月的海轮颠簸,踏上阔别11年的故土。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钱三强在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着手培训原子核科学干部和筹备建立实验室。然而物质条件的匮乏让实验室的进展十分艰难,他向组织申请可否在去法国巴黎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时带上一些外汇,购买急需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钱三强的想法从北平传到西柏坡,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赞同。这件事让钱三强终生难忘,他在1990年的一篇回忆文章里写道:“当我拿到那笔用于发展原子核科学的美元现钞时,喜悦之余感慨万千。因为这些美元散发出一股霉味,显然是刚从潮湿的库洞里取出来的,不晓得战乱之中它曾有过多少火与血的经历!今天却把他交给了一个普通科学工作者,这一事实使我自己都无法想象。”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真心诚意感动了钱三强,让他信服于党的统一指挥领导,也对接下去的原子核研究工程充满希望。


回国后,钱三强在预备党员《请求转正报告》中写道:“为了使我国的科学从落后的状态快步的赶上我们的需要,我们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我要求党给我努力的机会,允许我转正,我保证今后向达到党员的标准努力奋斗。”


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中国西部上空腾起第一朵蘑菇云,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的消息迅速传遍全世界。1967年,即原子弹爆炸后2年零8个月后,中国的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背后,是钱三强的“预为谋”,即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实际上,在原子弹研制最紧张关键的1960年下半年,他和组织商议后,亲自组织成立轻核理论组,对氢弹理论开展先行一步的预研究,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创造了世界上从原子弹试验成功到氢弹试验成功最快的记录。


钱三强与夫人何泽慧在一起研究学术问题


教育的领路人:

结缘浙大,培养人才无数

1978年,浙江大学由教育部部属调整为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委双重领导,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强调理科、工科人才培养并重。1979年2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兼任浙江大学校长。虽然只有短短三年,但他“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归依”的高尚品质,永远铭刻在浙大人的心里。


1979年4月,钱三强第一次与浙大师生见面时就提出,要继承和发扬竺可桢老校长提出的“求是”精神,培养和鼓励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在钱三强的领导下,求是园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率领浙大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和科研两大中心上,为浙江大学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钱三强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至今仍影响着一代代求是学子。在钱三强看来,科学发现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和创新竞赛。他重视交叉学科的学习,倡导跨学科研究,强调物理学史的教学,通过对公式定理感性的认识,让原本生硬晦涩的内容在心中“活”起来,才能够让同学们“思想活跃”,保持学习的主动性。


就像当年的居里夫妇培养自己那样,钱三强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在科研工作中,钱三强充分发挥青年的主动性,以平等的态度与青年交往,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动手,放手让他们大胆探索,在关键之处给以指点。每年他都要亲自给新生做报告,鼓励青年一心向党,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钱三强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中出了邓稼先、周光召、朱光亚、陈能宽、程开甲等一大批杰出的核专家,他们一同创造了在这一领域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


红色信物

05


钱玄同(钱三强父亲)给钱三强的题字


钱三强父亲钱玄同在钱三强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之后送给他一幅字——“从牛到爱”,他不论走到哪都会带上,一直保留了60年,直至去世,这四个字还刻在了墓碑上。父亲是在激励他,发扬属牛的那股牛劲,向社会多贡献少索取,在科学上不断奋进。钱三强一生不慕名利,历经沧桑,始终如一地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奉献自己的全部才智。他放弃法国优渥的生活,于百废待兴中一腔热血投身祖国科学事业,领导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和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顶尖科学技术人才。赤子之心,家国情怀,“从牛到爱”在钱三强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 杨达寿.浙大的校长们[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 钱三强与中国原子弹.中国科学院官网.中国科学院院刊.

http://www.cas.cn/zt/jzt/wxcbzt/zgkxyyk2005ndyq/kxj/200504/t20050405_2667687.shtml

[3] 钱三强自述:我和居里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官网.

http://www.ihep.cas.cn/kxcb/khsl/201006/t20100621_2885052.html

[4] “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共产党员网.

http://www.12371.cn/2013/08/12/ARTI1376289612278404.shtml

[5] 居里夫人后人追忆钱三强:他是我父母学生中地位最特殊的一个.新华社.

http://www.xinhuanet.com/2019-10/16/c_1125111530.htm

[6] 发展新中国核事业周恩来鼎力支持钱三强.人民网.

http://zhouenlai.people.cn/n1/2020/0723/c409117-31795183.html

部分内容参考“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


文 |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曹蕾、陈潇颖、王梅敏慧

图 | 新华社、中国青年网、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美编 | 求是潮 小麦

感谢浙江大学档案馆张卓群老师对本文的指导

推荐阅读

  微言新语 | 李济沅: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红色记忆”微故事网络接力@机械工程学院

  光影定格 | “我眼中的祖国” 摄影大赛启动啦!

  党史“云”答题 | 重温百年党史,邀您来答题(第8期)

  浙江大学口才中心 2021年暑期训练营学员开始招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